top of page

分裂的心靈----歸 途 漫 漫

  • 作家相片: mia ccad
    mia ccad
  • 2024年5月2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2024年6月12日

分裂的心靈----歸 途 漫 漫

 

    「蔡醫師,你有新病人。」

      我頭也不抬,機械性的從護士手中接過病歷,看了看患者的基本資料。

    「唉!她怎麼又來住院了!這次又會是什麼樣的症狀呢?」

      我口中唸著唸,順勢看看手錶,

    「哇!5點15分,快要下班了!」

 

我快步的走入病房尋找患者,熟絡的跟她的家人打聲招呼,就開始對這次住院的主訴和症狀進行詢問和記錄。希望在下班前能收集足夠的資料以應付明天一早的晨會。令我挫折的是,患者一如往常一般的,除了偶而淺笑外,不發一語。  

接下來幾天,我手中除了家屬的報告:

    「整天躲在房間裏,都不跟別人說話,做什麼事都要叫上半天、、、!」。

和自己的觀察:

「外表乾淨,衣著整潔,整天躺床,少與他人互動、、、」。

幾乎無法從患者的口中得到一絲主觀的經驗和想法。

於是,我每天定時的到患者床邊,一再的用著所有檢查症狀的標準問句和患者會談,希望能得到一些足以確定診斷的完整資料。可是,患者始終用被子蓋著臉,沉默的不做任何反應。我開始有點慌亂:

「這樣的病歷內容是不行的!其他的同事會怎麼說呢!」

 

    終於,我用盡了所有的專業技巧。在無招可用的情況下,我開始和患者閒聊,東拉西扯的。聊到她兩次住院中間的日子裏,家人帶她到日本旅遊的事:

「日本的風景怎麼樣?」

「是不是很漂亮?」

「東京這個國際都市和台北比起來如何?」

「我一直都想去一趟的,可惜抽不出時間來!」

「................」

 

    幾天之後,她第一次主動的掀開被子看著我,但仍保持沉默。我只好,重重覆覆的圍繞著一些相同的主題,繼續的自言自語:

「整天躲在被窩裏做什麼!」

「沒事,起來看看電視、或出去走走逛逛街、買買東西、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嗎?」

 心裏卻暗自的盤算著:

「拜託啦!只要妳開口說話,我就切入主題!給我一點資料吧!」

 

    患者的沉默終於使我的耐心漸失,和患者會談的時間於是一天一天的縮短。那一天,掛念著其它未做完的病房例行工作,我耐不住性子,稍稍扯了幾句,草草做了個結束,轉身就要離開病房。她竟然開口說話了:

「可是,去日本的時候,有很多人陪我啊!我不怕找不到路回家啊!」

「你不知道,那有多可怕啊!」

「有一次,我想去家裏附近的一個公園逛逛,才走出門轉一個彎,突然,所有的

 街道、房子都變了,變得好陌生,我都不認識了!」

「我著急的四處尋找!最後,只好站在路邊,一直到深夜,我爸爸找到我,才帶

 我回家的!」

「而且,電視上的節目一幕換一幕,跳得好快。有的時候,我都不知道他們在做

 什麼 ………..」

「…………………………………………………………」

 

患者的話突然開始多了起來,而我的心情卻一點一滴的往下沉!腦中一片空白!這幾天一心想切入的主題消失了!所有的專有名詞不見了。我開始覺得有一點虛脫,一陣陣錯愕難言的感覺湧上心頭,渾然不知最近這一段日子裏,對患者,

自己究竟做了些什麼!

  

     唉!我從來沒有想到,對患者而言,回家的路是那麼的遙遠!!!

 

從那一天起,終於,我才深刻的體會到,原來精神病患者一旦遭受到病魔的摧殘後,即開始面臨著雙重的困境:

在病情不穩定時,他們飽受症狀的干擾和擺佈;

當病情恢復後,他們則面臨了另外一種難堪的心結,一種經歷深層痛苦後難 

以抹去的創傷後記憶:種種失控的窘態、莫名的威脅、鬼魅般的影像、、、。

 

一層層深怕舊事重演的恐懼感,圍繞著、深鎖著他們的心靈,而令他們裹足不前。就如同所有的正常人的反應一樣,他們需要一段時間來療傷止痛,而不願再去回想、再去面對那些難以言表的心路歷程。

 

也如同所有經歷過現實苦難的人們一樣,在歷盡滄桑後,他們需要周遭人們溫暖的接納,和熟悉環境親切的陪伴,給他們一種清楚的安全感,以確定眼前所看到的一切人、事、物、地都是真實的,是可以信賴的。

      

從此,面對患者,我再也不急著去檢查症狀,而在不經意間,令他們再度陷

入種種孤獨難熬的困境裏!

 

    於是,我、願是一個:在患者回家的歸途中,靜靜的陪伴他們走上一段漫漫長路的過客。

而、在這樣一個,偶然的,相逢裏,我也才深深的體會到:

 

我,終於,替我自己的專業,找到了回家的路

                                

                                             88-01-17 完稿 於淡水

蔡秀傑 醫師 99-05-01修稿 於台中 圓情居身心靈診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思覺失調症的可能病因

思覺失調症,在二十世紀以前,被命名為早發性癡呆(Dementia praecox),已陪伴人類至少達數千年之久。到二十世紀初,才被一位瑞士精神科醫師布洛爾(Bleuler)命名為思覺失調症。它源自於兩個希臘字的合併。Schizo的意思是分裂或裂開;phren則指心靈。它原始...

 
 
 
什麼是思覺失調症?

思覺失調症是一種精神疾病。一般來說,十五歲到二十歲是最常發病的年齡。它主要的症狀包括思考、知覺、情感、行為等多方面之廣泛障礙。在發病之初,病人可能出現成績或工作表現一落千丈、社交退縮、個人衛生習慣不良等前兆,一開始出現的徵兆,這叫「潛伏期」。在潛伏期階段,若未予以適當的處置...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