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害怕孩子叛逆
- mia ccad
- 2024年5月27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老父臨終的懊惱:「是我把她生下來,卻看到她活著討厭自己、討厭生命。
前幾天,法官學長說他太太看了我的文章,想找我吃個飯認識一下,我很樂意認識新朋友,當然欣然接受。學長太太是個和我差不多年紀的家庭主婦,有兩個正在唸小學的兒子。
「陳律師,我想說我姐姐的故事給你聽,希望你寫出來讓更多人看到。」學長太太開門見山熱切說道。學長太太家裡是很傳統的公教家庭,爸爸是中學校長、媽媽是國文老師,兩姊妹從小乖巧聽話。苦心栽培的姊姊是師大音樂系的高材生,那個年代音樂科系很稀少,能唸到師大音樂系更是鳳毛麟角。姊姊長相清秀,個性內向害羞文靜,大學時期很受男生歡迎,台大醫學系、電機系等的追求者絡繹不絕,期末音樂會上,有個台大電機所的畢業生,帶著父母前來捧場,很希望能和姐姐一家聚個餐,有更進一步發展,那時候景氣正好,男生早已被當時竹科股王公司網羅,前途不可限量。然而,爸爸卻婉拒了,他捨不得姐姐一畢業便走入柴米油鹽,希望她再多看看、多享受單身人生。姊姊隻身在台北,和家人不親,話不多也很少聯絡,中間不知是什麼曲折心路歷程,竟然信奉起某宗教,後來更是虔誠入迷不已,決定接受「真父母」的配婚,嫁給一位在東部的志願役士官。
聽到姊姊要嫁給僅看過照片卻從未見面的男人,全家都快昏倒了,父母老淚縱橫、憂心忡忡地趕上台北,卻已為時已晚。
「我聽你們的話聽二十幾年,現在也早已是成年人了,今後決定要做自己、神的子女都是獨一無二的,忠於自我才能有不後悔的人生。」「要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如果一輩子都沒有勇敢冒險過,那永遠都找不到人生真義。」「靈爸靈媽說,一定會有阻擋我的人,這時只要傾聽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即可。」「我好不容易拿回人生的主控權,再也不會退讓。」姊姊心意堅決的說道。
姊姊先是嫁到東部,在那兒當國中音樂老師,後來先生退伍,受其教友煽動,毅然叫姐姐辭職,搬到台北去做直銷生意。
毫無頭緒人脈亂搞直銷,最後得到的是堆滿屋的珠寶、人蔘茶、家庭用品、玩具和大筆債務,兩人在台北實在沒辦法生活下去,只得向娘家求助,帶著大堆直銷產品搬回中部。
姐姐後來靠鋼琴家教維生還債,志願役退伍、學歷不高、沒有專長的先生找工作不易,貧賤夫婦百事哀,兩人生長背景相差太大、經濟拮据不敢貿然生孩子。一晃眼年近半百,再回頭已是百年身。
「爸爸臨終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姐姐,原本應該是握有一副好牌卻打成七零八落。他常常懊悔的說,如果那時候肯和那個台大電機碩士的家人一起用餐,如果從小不是對我們太過嚴格管教,如果姊姊不是一路唸音樂班一直關在象牙塔裡頭不知世事,如果……,今天是不是就有完全不同的局面?」
聽她說著姐姐的故事,我不禁想到金恩博士的話:「我們整體教育及教養的目的,在於教育自己成為斟酌證據輕重、鑒別是非對錯、分辨事實與虛假的不同,具備獨立思考的公民。」
「姐姐從小一直非常乖巧聽話,幾乎像是在溫室中栽培長大,她的個性追求完美,不容許彈錯任何音、犯任何錯,父母更是過度保護她,替她擋掉外界一切風雨和危險。在她整個成長過程中,從家庭到學校、社會,都沒有讓她有培養獨立自主空間的機會,毫無教導她如何面對挫折困頓迷惘時的方法和智慧,也沒能讓她學會勇敢探索、思考和選擇,以及為自己負責。」
「爸爸晚年一直很傷心懊惱唸著,如果從小不是壓著姐姐唸書練琴,而是多帶她去看廣闊的世界、接觸不同的人、體驗不同事物,讓她能夠對自己有更多的認識,發現除了音樂之外的興趣,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看清那些她鑽牛角尖認為很重要、過不去的事,其實都是可以一笑置之的;才不會在她人生失意、又不敢向家庭尋求支持協助力量之下,便被那些主動付出關懷愛心的團體拉走。」
父臨終的懊惱:「是我把她生下來的,卻看到她活著討厭自己、討厭生命。 」
學長太太嚴肅渴切、微微欠身說著:「請你務必把這段話寫出來。」
乖巧聽話、善於迎合討好他人的孩子,更要注意他的心靈層面。如果你的孩子從不跟你爭辯,千萬不要沾沾自喜,這代表他毫無思辯能力。偶爾頂個嘴、挑戰挑戰大人既定邏輯,至少表示他還有在動腦筋思考判斷,反而才應該要高興。
不要害怕孩子叛逆,也不需用各種強硬手段壓制原本很自然的叛逆行為,小野在《生命豈止是三言兩語》一書中便指出,叛逆代表一個孩子在成為大人之前勇敢向前跨出一大步,尋找獨立自主的空間,不再盲目相信大人所給予的所有規範和教條,企圖用自己比較信任或喜歡的方式解決問題。叛逆代表有自己的想法,有更大的可能性,希望靠自己解決問題。
用愛的獎勵方式引導孩子往正途走,如果孩子能夠活得快樂,懂得欣賞自己,並感受到生命是件很愉快的事,每天迫不及待睜開眼睛展開新的一天。那麼,你只要替他準備好行囊,把方向盤交給孩子,微笑放心看著他出發吧。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