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為何有效
- mia ccad
- 2024年5月8日
- 讀畢需時 11 分鐘
在談述催眠為什麼能夠處理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和困擾之前,我們先來想想一個問題:
「是否我們所有的言談行為,都出自意識的運作呢?」
我們是否都有所謂「不經意」、「不小心」的經驗呢?像是不經意透過肢體語言洩漏了某些心底秘密(不耐煩的抿嘴、關愛的眼神…)、失言。其實,許多的不經意、不小心,都是潛意識的表現,佛洛依德以冰山來比喻人的心靈,認為意識只是海平面上的冰山,埋藏在海面下更大體積的冰山則是潛意識,也就是說人的言談行為,許多是潛意識的主動運作結果,並且幾乎不為人所覺察到。
我們可以做個比喻,每個人的潛意識,就像是我們地球一層層的地質,每一層地質都有它形成的時間與原因,我們的潛意識也來自於我們生命經驗的點點滴滴,例如在成長經驗中遭遇過人際上的挫敗痛苦,這根刺就常會不經意提醒主人要跟人群保持距離。我的一些個案初來時,提到一走進人群或與陌生人接觸時會感到很緊張,在催眠過程中,都發現在過往經驗裏,有的甚至是起因於小學階段,有著人際關係上的失敗或受傷經驗。
也就是說人際關係上的傷痛,一旦沉澱到潛意識這個生命地質中,便無形地產生對人的不信任感,久而久之,經年累月,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變成一個如此害羞、內向的人。而這正是潛意識的作用。
※ 潛意識的身心變裝秀
這樣說來,可能有人會覺得潛意識似乎是無法掌控、駕馭的,但是對待潛意識的方法,本來就不該是駕馭、掌控,因為潛意識就是自己內在真實的聲音,對待自我內在的方法,應該是真誠的去傾聽它、面對它、瞭解它。
從來到諮詢室裡的許多個案身上,我真實地發現到,人們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被迫接受許多規範、價值、界定(例如不論父母如何對待你,你都還是要孝順不忤逆,否則你就不是個好孩子…),雖然社會化過程是人類群體社會存在、維繫的根本機制,然而當這些由外進入的規範、價值觀與我們內在真實的聲音有所衝突時,即使我們在意識層面上用各種方式說服自己甚至欺騙自己,去接受一個內在無法認同的狀態,我們內在的聲音仍會以各種喬裝的面貌,試圖衝破意識所設下的防線。
這個企圖發聲表白的潛意識,就像一個為了引發老師注意、得到老師關懷,便故意搗蛋鬧事的學生,偏偏不夠英明的老師,反而罰他面壁、記他大過,結果情況愈發糟糕,而我們多數人,在面對潛意識發出的變裝訊號---憤怒、恐懼、逃避、退縮等,往往也犯了跟那個不英明的老師同樣的錯誤。
※ 回憶一下我們身邊的例子:
(1)一個平常心胸寬大的人卻為一件芝麻小事對某人大發脾氣(他其實是在轉嫁發洩之前一
個被壓抑的憤怒)
(2)有人在事業、人際上,總在同一個地方退縮或緊張(恐懼重蹈先前的挫敗或障礙)
(3)有人生病,醫生說你的身體沒問題,是情緒壓力過大(是這個人的身體在替心理表達,
向主人發出訊號求救)。
所以我要說的是,當我們發現自己在某些情況、環境下,或面對某些特定的人事物時,便會有一些莫名的情緒、行為表現乃至身體狀況時,那多半是潛意識透過聰明的身心變裝秀,以身體的不適或各種負面的情緒,在對我們發出求救訊號,希望讓主人「循線」發現真正的傷口根源或問題環節,進而給予治療或解套,畢竟每一個生命都有著「向上提昇」的本能欲求,健康快樂地生活,是每個人最基本也最珍貴的願望。
※ 催眠為何有效
我常會對個案說一個比喻,如果你的手被竹筷的刺刺傷了,你會怎麼處理?不管它,或是拿塊布遮起來,告訴自己沒事?大家都知道這麼做的結果會讓傷口發炎惡化,即使是輕微的觸碰也會使傷口附近的皮膚疼痛難當。
我的個案們都說他們會採取另種的做法,努力地找到那根刺,細心地把它拔出來,然後好好愛護傷口,讓它真正地痊癒。沒錯,要治好心裡的傷口,也是同樣的道理,
而催眠,就是進入潛意識中,去找到那些被刺傷的地方,將刺拔出來,治好它。有些個案來我這兒之前也曾找過心理師做心理諮商,於是他們抱著不解的問號問我,催眠與一般諮商面談究竟有什麼不同。我的答案是,催眠是引領個案進入自我的潛意識資料庫中,找到變裝情緒背後的真正根源,進而治療。
通常人的心理都有自我防衛機制,不自覺地避開心理的創傷或陰暗面,但是往往那些創傷或陰暗面正是問題的關鍵或根源,在催眠狀態中,人們會自願放下的面具與武裝,誠實地面對自我內在,也因此能驚奇地發現到真正的自己,包括潛能。
因此,催眠過程中的內在發現與突破,所引動的改變是從內而外(從個案自我內在出發的),有別於由外而內的(由外在的專家或老師所給予)。這就像我們各種學習經驗,老師說得再多,不若學生自己想通的效果,因為聽懂是一回事,但是「想通」才是自己的。
有效的催眠,正是經由有經驗及對生命有敏銳洞察力的催眠師引導與協助,個案進入潛意識中,展開一趟自我內在生命的回溯(regression)、探索(discovery)之旅,當問題根源或那根引發疼痛的心靈之刺,一旦被找到、處理、治療,由內而外的「通」將發揮出難以想像的正向力量,難怪做完催眠後,我的個案會亮著一雙驚喜的眼睛對我說,真的不一樣耶。
※ 催眠狀態是何種狀態
通常第一次來我這兒的個案,在通過催眠敏感度測試後,常會問我一個問題:
「可是剛才的我一直都是很清醒的耶!」
是的,催眠狀態,就是一種清醒的放鬆狀態。
很多人以為催眠狀態是種很神祕的經驗,其實即使沒被催眠師催眠過,每個人在生活中也都經歷過這種狀態,像是:
(1)看電視看得太入神,全然不知旁邊的人剛才在說話,或是渾然不覺小孩正在一旁大哭。
(2)想事情非常專注,彷彿回到當時的場景,置身其中,當時的人物對話歷歷在前。
催眠,是透過一套有效引導與暗示的方法,引領被催眠者放鬆,使其腦波頻率來到阿法(α)波(每秒
8- 12Hz)或系塔(θ)波(每秒4-7Hz)的範圍。
平常當我們心情平和輕鬆,或是剛睡醒時,所處的正是阿法(α)波狀態;當我們處於較淺的睡眠狀態,或是靜坐、禪定、進入氣功狀態時,我們的腦波便是處於系塔(θ)波。因此,人在催眠中,自然會感到一種清醒的放鬆。
同理,透過催眠放鬆引導,也是可使人睡著的,回憶過去我在學習「睡禪」時,用的方法也大同小異,也就是藉由放鬆,讓腦波達到更緩慢的德爾塔(δ)波(每秒3Hz以下,出現於較深沈的睡眠狀態)。
但是畢竟大家來諮詢室是為了做內心的問題探索與治療,我當然不會讓個案進入連話都無法說的睡眠狀態了。
反過來說,對於那些深受失眠所擾,或是感到壓力之苦的個案,我總會請他們回去後,每天睡前在床上練習我教的放鬆方法,只要個案們真的照做,回覆的反應都是「現在真的可以好好睡了。」當然,同時我們還是要在催眠諮詢的週期裡處理內心問題,並不是說光練放鬆,問題就都解決了,而是強調放鬆練習能使療效事半功倍。
有時,在諮詢室裡,會遇到個案在放鬆引導不到一半時就打起鼾來,這時,我的經驗告訴我,這位個案之前一定是累到了,他的潛意識正在智慧地抓緊機會,自發地進行身心調整,更有趣的是,等我開始進入正題提問時,個案就會自動回昇到「清醒」的放鬆狀態,進入來此的正題。而待催眠結束,他們都會說,好神奇,好像比睡了一場覺,精神還要好。這也就是為什麼說靜坐或放鬆休息十分鐘,比緊張地睡覺還能夠補充能量。多年來,這種放鬆的方法是我忙碌生活中,最方便也最省錢的體力補充劑。
※ 探索即療癒的開始
我常形容人透過催眠,進入一種身心放鬆、舒適的狀態後,就好像是一杯搖晃的水,現在逐漸穩當安靜了下來,水中的雜質逐漸往杯底沉澱,於是這杯水從混濁轉為澄澈、透明、乾淨,潛意識裡的問題根源,在這杯澄澈的水中會自動現出真相。
在探索問題根源的過程中,個案一旦再次經歷或面對過往的關鍵創痛,終於能把當時壓抑的情緒釋放出來,眼淚在此時,我稱之為心靈治療過程的最佳傷口洗滌藥,就像身體受傷了,也要先將上頭的髒東西沖洗掉,才開始進行治療。
常有人問我,找到了問題根源或傷口,為什麼就能治好?關鍵就在於,當個案的心靈水杯處於一種透明澄澈的狀態時,他便有能力用一種誠實透明的態度、全新的視野觀點,再次看待當年的創痛始末,重新詮釋此項創痛在生命過程中的意義。
我曾有一位個案,他說平常在公司,他很討厭聽到員工聊說別的公司福利如何好,後來甚至只要這幾個員工聚在一起說話,他就感到莫名的不悅,好像他們又在抱怨公司,而這嚴重地影響了他的工作情緒。
然而在催眠探索中,他發現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他是對自己公司經營已有危機感,卻一直沒勇氣正視,這份危機感猶如一根刺一直在心裡,一旦被觸碰到,傷口就疼痛作祟,發現癥結後,我引領他在催眠狀態中,面對並思考公司經營的問題。事後,他告訴我,現在他對員工不再有莫名的疑心,也不會再耽心員工聚在一起說話了。
的確,在自我防衛、疼痛緩衝的機制下,人們往往誤以為不去面對、觸碰,傷口自己會好,或是說
「時間會治療一切」。但是,偏偏真相是,時間不是治療師。時間只是篩漏,巧巧地將情緒、傷痛的本質、精華篩漏且收納進個體的潛意識中,然後人們卻以為一切又風平浪靜了,殊不知那些事件引發的衝突、不安、憂傷、創痛,將以另種難以辨識、捉摸的面貌,出其不意地做怪。
其實,面對潛意識裡的不安、焦慮、恐懼、傷痛,治本的方法就是,願意面對它最初的面貌、傾聽它真實的聲音,如此,根本的癒合便能自動展開,當代享譽國際的心靈治療大師史蒂芬˙拉維就曾說:
「偉大的治療,就是在覺察朝向先前我們的意識所無法覺察到的生活中的瑣事裏所進行發生的。」
而催眠,正是一座橋樑,引領我們接通意識與潛意識,去探索那些之前被我們因為害怕、恐懼而抗拒或棄置的事件。
正因為如此,催眠的確能夠有效地處理我在最前面所描述舉出的許多身心靈問題,當我們願意正視內在的真實聲音時,深層的癒合便會發生、身心的平衡便會恢復,屆時,愉悅、自信地擁抱世界、迎向未來,對任何人都是可能的任務。
※ 催眠成功的前提 ---- 個人的意願
這裡說的意願就是個案本身的意願,因為催眠的過程往往是一連串潛意識回溯(regression)探索過程,個案過往經驗就是基本素材,所以如果個案本身缺乏意願,只是由親人帶來,也不會有效,這正是為什麼當我接到代人電話預約時,我會特別詢問是否個案有此意願。
這好比帶人去看醫生,即使這人去看了,但如果回來他不吃醫生開的藥,藥擺在那裡也沒用,所以不論是做身體或心理治療,個人的意願絕對是治療成功與否的前提。
※ 催眠的目的
在傳統的華人社會裡,對因為心理上不適而求教專人的人,常賦予負面籤,但事實上,就像古諺所云:「人吃五穀雜糧,豈有不生病的」,那麼,人生在世,既然十之八九不如意,哪個人的潛意識裡沒有負面的元素?重點是正面、積極、勇敢地去面對它、處理它,讓自己可以活得更沒有負擔、更自在。
如果通往快樂人生的道路,本就崎嶇不平,當一顆顆絆腳橫亙在前時,你會選擇被絆倒然後從此停下呢?還是把它當做踏腳石,讓生命的步伐因此更向前呢?
※可以透過催眠來"忘記"嗎?
常有人寫電郵或打電話來問我:催眠能幫我忘記一些令我痛苦的人或事嗎?
這個疑問出現頻率之高,幾乎每個月都有一兩次,所以我決定直接寫在網站上供眾人瞭解。催眠師能否以催眠指令幫人"忘記",答案是:
「當然可以。」,只要個案自己有強烈意願,且能進入某種催眠深度。但是,我不為個案做如此處理,原因如下
(請仔細看我下面的重點):
(1)這樣的 "忘記" 是會帶來負面的後遺症,這就好像你像忘記甲小姐,當催眠師將你潛意識中所有與甲小姐相關的人事時地物,從你的潛意識刪除後,甲小姐是不見了,可是當相關的人事時地物也會跟著變成空白,你可能也會面臨到一些"災難"。譬如:可能你也忘記了怎麼走到捷運站(因為以前你都與甲小姐走到捷運站),甚至忘記你最愛的醡醬麵店在哪裡(因為你以前都與甲小姐去那裡吃麵)。於是生活中長期建立的習慣與認同會變成像經歷一場大地震後,殘破斷裂,我認為太可怕了。
(2)如果在指令的設計上做巧妙安排,使生活不致受影響,但是別忘了就算甲小姐"不見"了,只要你內在與甲小姐分手的創傷仍存,日後你在路上也許聽到一首歌也會莫名想哭,只因那首歌還是會觸動內心的痛。因為只要心靈的傷口未處理,它永遠存在。畢竟心靈傷口唯一需要的不是遺忘,而是照顧,處理,就像如果身上受重傷,你第一個反應是會想去醫治,還是拿衣服蓋起來假裝沒看見呢?
所以,我不為個案做遺忘的催眠,我甚至會鼓勵個案,這份創痛肯定隱含了更過往的心靈創傷,它之所以讓你痛苦,是你的潛意識想引領你回頭返照內在,讓自己學會自己的心靈功課,一旦療癒,就算真的再見到甲小姐,都能坦然自若。這樣的坦然自若,凡是處理情感創傷經歷的個案可都親身體驗過!
※ 可以透過催眠尋找失物嗎?
當然可以,而且我常如此幫助女兒找東西。
但是有一例外,如果所要找的失物是有某種情感上關鍵意義,而個案又想不起來自己是怎麼搞丟的話,往往在進入催眠狀態要找它時,很可能會引動到一些深藏在內心的情緒或情感糾結。
我舉一個諮詢室的實例:
有一回一位母親因為把即將要結婚的女兒的結婚戒指不知放在哪裡,找不到了,焦急的母女來到我這兒,但一進到催眠狀態,這位母親一感受到女兒結婚在即的場景時,就突然哽咽進而嚎啕大哭起來,我意識到這位母親肯定因為不捨女兒遠嫁海外,其內在潛意識不願面對此事實,進而也不願 "看到" 那只具有代表意義的結婚戒指(雖然表意識理智上,很想趕快找到,以免誤了新人的婚事),而母親不捨女兒遠嫁肯定也與她自己內心的某些苦衷有關,我當時請這位母親考慮一下是否願意先處理她心中的苦,她猶豫了許久。但這對她恐怕也是始料未及,所以在沒心理準備下,她們還是離去了。
很明顯地,她的潛意識不想見到戒指,表意識又想找到戒指,這樣的衝突若不透過催眠先做處理,潛意識如何交出那戒指最後的落腳畫面呢?反過來,若這份內在衝突/痛苦化解處理了,潛意識自然會把它交出來。
因此,若有人要來透過催眠找失物,最好要有心理準備,當您尋找失物時,可能被你緊緊壓在心底的那被遺忘的傷口會先冒出來,然而只要接下來如法地處理它,展開在面前的,不單是失物,還有愉悅自在的人生。愈複雜的身心問題是否愈難處理?
有些個案在初次會談時,沮喪地對我說 "我的問題好多,我是不是很嚴重啊?"
其實有些複雜的問題不過是同一個主軸問題的多重表現,例如:有人害怕人群,不敢在公開場合表現,很在乎別人的眼光,婆媳關係緊張,缺乏創意與動力等,這些現象往往都是從同樣的心靈創傷衍生出來的。
我不喜做商品包裝化的描述,例如告訴你,你要選擇做職場人際門診,還是家庭幸福專案,抑或潛能開發?因為在我看來,它們都有共同的根源,我會抓出主軸經驗直接處理,一旦解決,如上述看似不同面向的紛雜問題自然順勢解開。
因此,看似紛雜的問題也許在潛意識裡,只是一只馬克杯的不同面向,而也可能一些看似單純的問題,如夫妻失和,背後卻牽連著多重向度的心靈創傷,如來自童年父母的婚姻失和,自身與父或母的緊張關係,與前任戀人的失戀創傷等等。
所以,不要為自己設限,只要帶著開放與堅決的心來面對處理就是了。
<引用本文,若涉及任何人的權益,請告知敝人,敝人將立即撤下,並致上誠摯的歉意>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