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催眠的益處

  • 作家相片: mia ccad
    mia ccad
  • 2024年5月8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一般人對催眠治療及催眠術都有錯誤的認識,只要提到催眠,即會連想到舞台上,催眠師施展催眠術,不是叫人把皮包乖乖交出,就是要對方學狗叫,很少人知道催眠也有正面積極的意義。催眠不但能使人轉變,而且是一種強有力的治療過程,您知不知道催眠有如戒菸、減輕壓力、消除恐懼、止痛、提高自信、激發動力、增強注意力及記憶力、提高學習能力、加強體能表現、提高創造力、勇於做決定也敢負責、憶起夢境、喚醒兒時記憶、減輕焦慮、幫助入睡、減肥、改善人際關係、獲得靈性指引、去除不良習性、幫助生產順利、有利手術及拔牙……等諸如此類的益處,數說不盡。總而言之,催眠幫助人在遭遇不同境遇時能夠得到轉機。當一個人接受催眠時,心變得靜止、放鬆,比較容易接受暗示,這時,意識心暫停,下意識(或潛意識)會自動出現。「做白日夢」是個典型輕度催眠的例子,當我們在做白日夢時,由於十分專注,對時空的覺知也因而改變,我們對周遭的環境,不是忘了就是全然不理會,我們的覺知也從對外境的高度警覺,轉移到專注於內心的活動。     哈得理和斯達徹在他們的著作《催眠的轉化》(Hypnosis for Change)中提及,意識心態共分為警覺狀態、輕度催眠、中度催眠、深度催眠、睡眠狀態等五種。他們強調,當我們處於(1) 警覺狀態時,身體的反射器官及肌肉具有正常靈活的運作,心智也能發揮作用。(2)在輕度催眠或做白日夢時,身體變得鬆弛,呼吸緩慢,注意力轉移到一種「想像中的活動」,好比假想打高爾夫球這件事,這種「想像中的活動」也可能是個對話,或者是一件可以行得通或者完全行不通的事情。這個階段是處於一種開始向內收攝的狀態。(3)中度催眠是實際上想像自己正在高爾夫球場上打球,眼睛閉上,對外境沒有覺知。此時影像加深,感官變得容易接收訊息。人處於中度催眠,會不斷地注意自己的心跳以及呼吸。(4)在深度催眠時,身體會有正在球場上打高爾夫球的真實感,四肢不是變得僵硬,就是柔軟無力,注意力高度集中,「可暗示性」提高,感官的幻覺可能發生,此時對外境沒有覺知。創造力在此階段大大提高。在輕度催眠、中度催眠及深度催眠時,行為改變可以產生,接受催眠者的身心處於一個放鬆的狀態,這時能接受對他有利的暗示。在這三個階段中,他都能指出自己在打高爾夫球時的困難在那裡,進一步能改正錯誤,經驗到如何打出漂亮的一桿,而扭轉球局,當催眠結束後,他也能實際地再回到高爾夫球場,在球場上重新進入催眠的狀況,本能地想起該如何再打出漂亮的一桿。我對催眠感興趣是因為個人有許多記憶前世的經驗(回憶前世:對此一說法仍有許多的爭議和不確定性等待更多的資料加以釐清----蔡醫師註)。一九八六年,我人住在新墨西哥州,對形而上學產生興趣,那時博士念到一半,讀得很累,我找了一位教靜坐的老師,她還教了我星相學、催眠術、水晶石治療學……,我從此踏入這個領域,生命也因而開展起來。 過去實習的經驗非常地管用,我經歷了無數次心靈的轉化。我開始給人做催眠。我的第一個個案──戒菸成功,身體也恢復健康,我自己的氣喘也得到改善,次數慢慢減少,發作時症狀變輕。催眠在重整健康方面,的確好處很多。我另外一個例子是利用催眠提高創造力。我四十四歲開始想學捏陶土,一直想要捏出自己的作品,看看我的創造力如何。我選了一門課,一個星期上一次,持續了三個月,我始終不得要領,老師說其實不難,但我就是無法集中精神,將陶土置於轉盤中央做手拉胚。我那時生活失去重心,但我不知道生活失控會跟捏陶土不得要領有何關連。我求教於催眠師,她本身不懂捏土,不過在催眠時,她將我帶到陶器課,實際去捏土,我發現原來是我的手勢不對,後來我捏出一個最完美的陶器,也得到了在轉盤上運作的竅門。我體會到如何將陶土放置在正中心,陶土其實是生活的一個暗喻,我必須回到生活的中心點,明白捏拿得當的要訣,此時此刻,陶土、陶匠及陶土的三者合而為一,這也只能意會不能言說,我知道我的身心正經歷一種重大的轉變。催眠完畢,我感到十分輕鬆。當我再次上陶器課時,對著轉盤,我合起眼來,深吸一口氣,睜眼時我將手放在轉動的陶土上,奇蹟出現了,我馬上能將注意力置於陶土轉軸的中心點。老師非常高興,我不斷地讓轉盤旋轉,沈浸在雙手接觸陶土的喜悅,直到現在,我仍然興趣不減。我也能將對土的捏拿與對生活的捏拿兩相結合,僅僅一堂催眠課,我的生命有了轉變。除此之外,催眠也使我更加專注與平衡。自由意志也屬於潛意識的活動範圍,有了它,人們在接受催眠時,可以隨時按照個人意願來進行治療,沒有半點勉強。因此,所做的努力,經驗及變更都能在當事人的掌握之中(請參閱《催眠治療手冊》/Twin Lakes College of the Healing Arts, Hypnotherapy Manual)。

  意識心經常會設下藩籬、樣版及限制,它阻礙了潛意識的產生及其效力,簡言之,潛意識才是掌握協調身、心、靈的鑰匙。催眠提供潛意識一個溝通訴求及自我表達的機會,透過對它的了解,我們更能挖掘出它所含藏著無窮的寶藏。催眠加強自我認識,改變經年甚至一生中所累積的不良習性,它所產生良好的療效,已較能被大眾所接受,各行各業也已廣泛使用中。這個充滿正面積極意義的催眠治療,直到目前總算爭得一席之地,已被認可為非常有益身心的醫療工具。


珍.費斯傑洛博士(Jan FitzGerald)著;劉向春譯

精神科醫師 蔡秀傑 修稿 於96-08-22

<引用本文若涉及任何人的權益,請告知敝人, 敝人將立即撤下,並致上誠摯的歉意>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催眠是正統的治療方式嗎?

催眠是精神科的一種治療模式,它的歷史比「精神分析」還早,很多從事心理治療的醫師或治療師皆應用催眠作為輔助的工具。 ● 簡單的說,它是一種經由暗示,讓個案集中精神、冥想放鬆的過程,最常被用來治療「焦 慮症」、「心身症」等輕型精神疾患。國外有正式的「催眠治療」學會,出版學術期刊...

 
 
 
莫札特音樂可以讓人變聰明嗎?

過去在復健醫療領域(包括生理、小兒、精神),偶會聽病人家屬問起: 「莫札特效應真的可以使人變聰明嗎?」 甚至在與醫療同業提起所謂的「莫札特效應」時,他們的第一句話總是: 「喔!莫札特效應!那個可以改善病人認知功能的音樂!」...

 
 
 

コメン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