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催眠的科學研究

  • 作家相片: mia ccad
    mia ccad
  • 2024年5月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催眠是一種類似睡眠而實非睡眠的意識恍惚狀態。此種恍惚的意識狀態,是在一種情境之下,經由催眠師的誘導而形成。由催眠師所設計的特殊情境,與其所採用的誘導方式,兩者合之,及稱為催眠術。

  催眠與催眠術,一向被人視為神秘怪異之事,甚至被認為是江湖術士騙人的把戲。因此,在科學心理學的早期,並未把催眠列為研究的主題之一;一般認為除自然睡眠的意識狀態之外,催眠後的恍惚意識狀態,並不存在。從腦電波技術被用來研究睡眠之後,已清楚了解,進入催眠的意識狀態,及大腦活動所顯示在腦波圖上的波型特徵,與睡眠中各階段的波型,都不相同。

 

● 催眠下的心理特徵

  催眠即是似睡眠而又非睡眠的一種特殊意識狀態,而在此種意識狀態 之下,將會出現何種心理特徵呢?

1主動性反應減低

 一但進入催眠狀態,雖然在意識層面並未真正進入睡境,仍然保有意識,但其意識活動的主動性,卻大為減

    低;他不主動表現任何活動,他請向於接受催眠師指示去表現活動(違反道德的活動除外)。

2注意層面趨窄化

 受試者其知覺意識雖依然存在,而在注意的層面上,卻趨於窄化;對周圍環境中的刺激不再注意,指注意催

    眠師的指示。如果催眠師要求受試者指注意聽他所講的話,催眠中的受試者就會聽不見周圍其他聲音。

3舊記憶還原現象

 受試者在清醒時,對某些陳年舊事,往往不復記憶。可是,進入催眠狀態的受試者,如被詢及陳年舊事,他

    卻能陳述歷歷,而其所陳述的內容,多以視覺影像為主,甚至以兒童說話的口吻,描述事件發生的經過,儼

    然又回到童年時所經驗到的現實。

4知覺扭曲與幻覺

 知覺扭曲是常見的現象,錯覺就是知覺扭曲現象中最明顯的例子,錯覺是在清醒的意識狀態下得到的知覺經

    驗,在催眠狀態下的知覺扭曲,較之錯覺更為明顯;除了錯覺之外,更會產生幻覺現象。

5暗示接受性增高

 在催眠術上,暗示一詞是個重要概念。暗示是指向對方表示一種非強迫性的意見,能使對方在不加懷疑的

    心態之下接受,並在行為上實踐。通常,醫師對病人所說的話,很容易產生暗示作用。

6催眠中角色扮演

 催眠狀態下,受試者不僅受暗示的影響,使其知覺扭曲並產生幻覺,而且更可能進一步聽從催眠師的指示,

    扮演與其本人原來性格不同的另一角色,並表現出合於該角色的一些複雜行為。

7催眠中經驗失憶

 催眠師的暗示誘導,不但會影響受試者知覺窄化,並且覺得清醒狀態,進入恍惚的催眠狀態,在行為上表現

    出一些清醒時不能表現的事,而且也經由暗示,讓受試者在恢復清醒後忘卻催眠狀態中的一切經驗。像此種

    由暗示影響而產生的催眠中經驗遺忘現象,稱為催眠過後失憶。

 

【引用本文,若涉及任何人的權益,請告知敝人,敝人將立即撤下,並致上誠摯的歉意】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催眠是正統的治療方式嗎?

催眠是精神科的一種治療模式,它的歷史比「精神分析」還早,很多從事心理治療的醫師或治療師皆應用催眠作為輔助的工具。 ● 簡單的說,它是一種經由暗示,讓個案集中精神、冥想放鬆的過程,最常被用來治療「焦 慮症」、「心身症」等輕型精神疾患。國外有正式的「催眠治療」學會,出版學術期刊...

 
 
 
莫札特音樂可以讓人變聰明嗎?

過去在復健醫療領域(包括生理、小兒、精神),偶會聽病人家屬問起: 「莫札特效應真的可以使人變聰明嗎?」 甚至在與醫療同業提起所謂的「莫札特效應」時,他們的第一句話總是: 「喔!莫札特效應!那個可以改善病人認知功能的音樂!」...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