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神經性厭食症---屬轉化症的一種

  • 作家相片: mia ccad
    mia ccad
  • 2024年5月28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神經性厭食症---屬轉化症的一種

 

        厭食症(或稱神經性厭食症,學名:Anorexia Nervosa)是一種進食障礙類的精神疾病,屬轉化症的一種,因心理上的長期困擾不能消除,轉化為嚴重的食慾不振,結果導致營養不良而影響健康,甚至死亡。然而「Anorexia」字面上的意思是沒有胃口,但其實厭食症的患者並非是失去胃口,那些因飢餓而感到痛苦的人,仍然會強力抵抗它,所以極度的體重減少才是最顯著的,換言之,這是故意對進食做限制才達到的。患者對自己的身體形象產生不正常認識,擔心發胖,厭食症患者除體重急遽下降之外,患者對食物極度厭惡,先是忍著飢餓不吃食物,後來變成食物當前也不會感到飢餓,甚至被勸進食物之後,也會以自行引導的方式,將吃下的食物嘔吐出來。此時,患者已經由厭惡食物演變為恐懼食物了。其臨床表現為用自願禁食、引吐、服用瀉藥等藥物、體育鍛煉等方法過度追求減輕體重,甚至在明顯消瘦的情況下還認為自己太胖。第四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將其分為兩類:

(1)限制型患者,主要靠禁食和鍛煉

(2)暴食引吐型,患者為間歇出現暴食,然後又用各種方法降低體重。

 

            厭食症是精神性的疾病,又稱心因性厭食症。這種疾病跟大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失衡,以及患者本身的

    自我形象概念偏差有關,容易發生在青少年時期(13-18歲)。發病之原因常伴隨著壓力事件,例如突然接下重

    任、離家念大學、準備聯考等。心因性厭食症的病程與結果相當不一致,有的在單次發作之後完全康復,有

    的在體重恢復正常之後又再度發病。長期之死亡率大於一成以上,死因多半為飢餓、自殺、或者電解質不平

    衡等。

 

患者分佈

            厭食症近年來有漸增之趨勢,其發生在女性為90-95%,特別是在已開發國家的高社經階層人士當中,通

    常發生在10到30歲的女性,平均發病年齡是17歲。但在臨床上,偶爾會發現男性或學齡兒童個案。此外,某

    些特殊行業的人和面臨高度競爭性及較高工作壓力的人,如運動員、醫科學生、芭蕾舞星等,得病的危險性

    會增加。

 

病因

早期厭食症被認為是心理因素引起,後來研究才發現其複雜性。

 

1.生物學理論:

           過去認為決定動物是否進食的中樞是腦部下視丘,下視丘中的腹中核(飽食中樞)及側核(餵食中樞)發出

    訊號決定進食與否,後來發現許多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對飲食行為有明顯的影響,例如厭食症病人腦脊髓液中

    的血清張素(serotonin)較常人低。

2.社會學:

   西方社會強調瘦才是美,造成婦女普遍對自己的體重不滿意。

 

3.心理學:

        許多厭食症發病是在青少年,特別是女性,通常父母對他們都有高度的期待,因無法達成期待造成挫折,

   失去自尊與自信,轉而以飲食的控制來彌補內心的不足。

   在家庭及感情上受到和身體胖瘦有關的壓力。

 

※症狀

1.生理方面:

 

●瘦弱無力、無精打采、臉色蒼白、畏寒、掉髮、便祕、骨質疏鬆、貧血等,程度嚴重則會導致胃腸功能衰竭、

  心臟和腎臟功能受損,最後有可能會死亡。

●拒絕維持該年齡和身高應有的最低正常體重,導致體重下降比預期體重低15%;或者在成長期不能增加其應

  增加的體重,導致比預期體重低15%。

●在女性病人預期有月經進行下,至少連續3次月經不來。

●性激素分泌失調。

 

2.心理方面:

 

●患者對身體形象的認知有所扭曲偏差。不滿於自己的體型,因而產生求美多於健康的錯誤節食觀念。

●即使體重已經過輕,但個案仍強烈害怕體重增加或變肥胖。

 

3.社會方面:

●因職業關係必須長期保持苗條,如演員、舞者、模特兒、騎師、摔角選手等有都較高的罹患率。

●沮喪、情緒化、缺乏耐性、不喜與人交談、交往。

 

※治療方式

●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是厭食症與暴食症的治療良策。

 

        認知治療是利用會談方式,以生活中的環境做自我評估,使病人逐步了解飲食與低自尊之間的關聯並且加以澄清修正。厭食症與暴食症個案最常見的錯誤認知很多,例如「以偏概全」,認為自己唯一可以紓解壓力的方式只有吃東西;或者「過度敏感」,認為別人都在批評她的體重;或者「過度推論」,認為自己上個月胖二公斤,如此一年會胖二十公斤以上。認知治療就是逐步修正這些錯誤認知。

 

●行為治療:

  讓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學會自我肯定及更多的社交技巧,並接受放鬆訓練以逐步修正個案對「吃」本身的焦   

  慮,也就是從小量、規則飲食開始,挑選個案喜歡的食物、較不會敏感的食物,再逐漸增加量及其他食

 

●心理治療:

   由於厭食症個案最困難處在於個案經常缺乏動機,暴食症雖然有動機,但是挫折忍受力低,不能接受非立即 

   見效的治療,所以心理治療通常不易進行。

 

●藥物治療:

厭食症的藥物治療中,會使用抗癲癇藥、鋰鹽等藥物。


嚴重的患者必須要在醫院留醫,強迫患者進食,以保存生命,不致因缺乏營養以至死亡。

 

【引用本文,若涉及任何人的權益,請告知敝人,敝人將立即撤下,並致上誠摯的歉意】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不可忽視的厭食症

在這個強調「瘦才是美」的時代,鋪天蓋地的減肥廣告和隨處可見骨瘦如柴的模特兒,似乎人們已經不能容忍肥胖。社會學的研究發現,1970年代起,關於身材纖瘦與美麗形象的訊息大量增加,隨著經濟、資訊發展與全球化,相同的審美價值觀已悄悄的充斥我們身邊,媒體與美容業者過度強調塑身使得減肥...

 
 
 
厭食症診治

厭食症診治上常見的迷思 曾美智/台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 日前,媒體以極醒目的標題報導「台灣數萬人罹患厭食症」,文中提到小兒科醫學會中,一項調查意外發現,台灣可能有數以萬計的人罹患厭食症,國內厭食症的病人可能比想像的多,也有報紙刊登訪問高雄凱旋醫院宋惟村院長的談話,亦提到對於...

 
 
 
厭食症與暴食症概論

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 又稱心因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 美國精神病診斷標準DSM-IV : 1、 拒絕維持體重於其年齡和身高所應有的最低正常體重水準以上(例如:體重下降導致低於預期體重85%以下;或在成長期不能增加預期應增的重量,使...

 
 
 

Kommentit


bottom of page